当前位置:综合新闻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淮师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25年03月07日 08:36  来源:淮师新闻网  作者:闫艳  点击:

编者按 “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淮师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落实挑大梁的责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业绩,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

教务处处长周守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给予我们巨大的鼓舞和磅礴的前行力量。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这个重要任务,作为江苏地方师范类本科院校需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将人才培养深度嵌入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局,切实做好数智赋能人才培养,促进本科人才培养全面改革,着力优化师范生培养模式,擦亮学校的师范底色和特色,服务好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聚焦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建好建强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将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落实落细,为乡村全面振兴、地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校团委书记纪元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凝聚力量,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为新征程上做好江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要多出科技成果,又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作为一名高校青年工作者,将立足共青团实践育人的独特优势,着力培养青年科创人才,优化青年创新载体,助力更多与地方产业契合度高的科创项目落地转化。瞄准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青年可为当为的建功领域,动员引领全校团员青年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团结奋斗、挺膺担当!

党委学工部部长王管表示,2025年这场“春天的盛会”正在新时代的坐标轴上共绘催人奋进的发展蓝图、共谱担当奋进的时代强音,也将成为淮师学生工作队伍凝聚发展共识、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作为的关键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我们将贯通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紧密贴近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来定位、谋划和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学工队伍育人能力,展现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学工担当、学工作为。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晓琳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为江苏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前行精准定向,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锚定目标与方向。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以更高政治站位,深度融入区域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将“四个自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好红色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打造音乐厅里的思政课、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刘廷武表示,作为高校二级学院院长,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路径,各级党组织要勇挑重担、真抓实干,引领高质量发展。当前,淮师正在加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产学研融合,着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努力提升科研水平。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立足苏北农业产业振兴、绿色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淮河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我们将在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下,以务实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开拓学院事业发展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强强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遵循。我们将认真学习领悟,深入推进贯彻落实。一是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挑大梁”的时代内涵。把握高质量发展“挑大梁”的“着力点”和“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等系列要求,积聚师生力量,不负殷殷嘱托,担当进取、奋发有为。二是努力打造立德树人“挑大梁”的育人高地。秉承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教学中用心、科研中用力、管理中用情,将“挑大梁”的内涵融入思政课建设全过程,以“挑大梁”的精神感染和塑造大学生。三是持续彰显事业发展“挑大梁”的时代活力。以高质量党建、高水平课堂、高层次成果、高成长人才等建设,不断提升江苏省重点马院建设水平。在强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研究走深走实的同时,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多贡献。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殷成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推进党建与学院治理的深度融合,建立“党建引领+制度保障+融合发展”创新驱动机制,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彰显“挑大梁”的担当,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要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既懂专业又具战略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需求的精准对接,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江淮生态经济区发展等战略,强化校地协同创新机制,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中的支撑作用。要充分发挥高校智库功能,通过党组织联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的重大要求。

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校团委挂职副书记严玉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这为淮阴师范学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奋进方向。我们正以“科研育人”为抓手,设置“青鸾计划”创新班,通过校企联合项目带动本科生早期参与科研攻关。在创新实践中构建“导师引领-团队协作”的培养链,让学生在真实课题中锤炼创新能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既要做技术突破的攻坚手,更要做创新薪火的传递者,通过指导“挑战杯”等赛事,孵化学生创新项目,推动成果转化,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培养兼具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生力军。

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副书记刘咪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共青团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深远影响。江苏作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社会实践探索与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成就斐然,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舞台。要激励学生主动融入实践锻炼,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要着重引导学生紧跟时代脉搏,深入理解国家政策导向,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展望未来,我将继续秉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敏锐洞察力和扎实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乡村振兴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2023级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王许淇同学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牢记在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强国伟业,不断深耕学业,夯实本领,在突破“卡脖子”技术、建设美丽乡村、守护绿水青山中勇当先锋,以务实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既葆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昂扬斗志,更锤炼“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韧品格,为将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化为美好现实贡献淮师研究生力量。

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外国语学院吉梦佳同学表示,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春风又至,温暖在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创新、奋斗、担当,正是我们青年人成长成才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指引。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我们身处伟大历史交汇点,深受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时代使命,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创新品格,锤炼实践能力,在理论学习上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积极服务基层群众,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奋斗篇章,以实际行动奏响“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计科学院诺亚方舟团队负责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三等奖获得者王抒怀同学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新时代的淮师青年,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青年科技人才的殷切期盼。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高速发展,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核心技能,不断参与实践和竞赛,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自己勇于尝试新事物,探索未知领域。我也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之锚,勇担强国建设之责,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柏华   审核:管爱花
版权所有 淮阴师范学院 2019  苏ICP备:05071367号-1    苏公网安备32080202000172号